生活中的数学 毕业论文(热门9篇)

个人学习 10 0

生活中的数学 毕业论文 第1篇

上课了,数学老师昂着头,穿着一条碎花小红裙,大步流星地走进了教室。

教室里静悄悄的,副班长李甜甜帮老师拿来了教案,这节课的课题是“生活中的应用题”。为了这节课,数学老师已经准备了半个多月了,讲桌被教案铺满了,每张教案上都排满了字。

这节课上得很顺利,数学老师鲜艳的红裙给暗淡的教室新增了一丝光彩,学生们也在老师的熏陶下格外精神。

内容已经全部教完,可离下课还剩十分钟。数学老师是不会浪费任何学习时间的。于是她让大家自己设计一道应用题,让其他同学解答。

早有同学设计好了题目,班里的小手像一棵棵小树一样,逐渐汇成了一个小树林。

“杨明威,你来讲讲自己的题目。”老师微笑着看着班长杨明威,杨明威站起身,撩了撩自己的波浪卷发,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我爸昨天去酒店请客,一盆佛跳墙2000元,开了两瓶茅台,一瓶1800,请问我爸一共花了多少元?”

“张洁,你来回答。”

张洁晃了晃洁白的牙齿,扭扭捏捏地站了起来,露出了一个眼呈月牙的笑容:“班长他爸一共花了5600元。”

“不对!”杨明威“扑通”一下站起身,目光犀利的瞪着张洁,“我爸去市政府盖了个章,一分钱也没花。”

对呀对呀!老师反悔了,她怎么忘了班长的.爸爸是市政府干部呢!算了,老师又请了张洁来讲自己的题目,张洁家是做小买卖的,应该不会有多大问题。

张洁又晃了晃牙齿:“听好了,我的题是,我爹每天都要卖60根油条,要用10升油,每升油7块钱,请问我爹一个月用油花了多少钱?”

“老师,张洁的题不准确。”班里的“小书呆子”站了起来,他推了推他那厚厚的眼镜,“谁能说张洁他爸每天一定卖60根呢?可能是59根,也可能是61根啊!”

“呃,应该是平均值吧。”老师有些尴尬。

“那么如果按每个月30天来算,张洁他爸一个月花了2100元。”

“很棒,算的很快!”数学老师竖了个大拇指。

“错啦!”张洁抿嘴笑道,“我爹不用那死贵的精装油。他去市场买了一些混装油,一升才两块钱,一个月只花了600元!”

“叮铃铃……”铃声终于响了。数学老师还没等班长喊“下课”,就灰溜溜地“逃”出了教室。

其实,最难的应用题,便是社会。

生活中的数学 毕业论文 第2篇

1.中职数学教学的现实情况

现在的诸多中职学生存在数学基础薄弱,并且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存在差异,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基础没有打好,导致中职的数学学习难度较大,对中职数学的内容理解程度也是参差不齐。对中职数学的数学定义、定理的接受程度普遍显示较差,与此同时,大部分中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没有产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无从谈及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所以,随着数学深度的不断加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就越吃紧,学生就越反感、厌恶学习数学课程。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出现疲于应付考试,以求按时毕业,老师疲于应对学校的教学要求,以求教学任务的完成。目前,在中职学校,教学上以传统教学、讲授式教学、填鸭式教学为主,重视数学定义与定理的讲授,与现实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案例等很少出现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本就薄弱的基础,加之教学方法的传统,自然课堂内容对学生而言无任何新意而言,无任何吸引力。综上,中职数学的课堂如何吸引学生、如何让学生对中职数学感兴趣,文章所谈的故事教学法成为一种新的尝试而成为一种可能。

2.故事教学法的理论根源

大脑功能分工理论。现代的科学表明,人的大脑分为左脑与右脑,并且左脑与右脑各有不同的分工。大脑功能分工理论认为左脑善于处于处理抽象的事物、逻辑的推理、语言的辨析与学习、文字的处理、数字的分析、次序的整理等,右脑善于处理对颜色的感知、音乐的享受、想象能力的提升、多维度的空间感觉、平面的直觉、图形的处理等。人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或者处理一件事情时,若想追求效率的提高,那就需要全脑的配合。数学学习中的_数形结合_的方法,强调_数_与_形_相结合就是这个道理。

大脑功能分工理论结合到中职数学就是在数学课堂中引入一些发展右脑的平面直觉的材料,如故事情节和故事情境,进而引起相关兴趣的讨论与研究,引发学生的想象,这样就可以到达_数形_想结合的效果。有助于数学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情景模拟教学理论。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场景、人物、事件,让学生进入情景,扮演其中各种角色,进行模拟实战演练,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学者布朗曾这样讲到:_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处在情境中并在行为中得到进步与发展的。_根据这样理论,理想的教学应是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工具的应用、角色的扮演来真正获得有用的知识和本领。

在中职数学的课堂上,引入故事教学法,可使学生感到趣味性、实践性、身临其境,把抽象的逻辑定理变为具体的平面感知,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到达理性的思维和顿悟。

新叙事理论。新叙事理论是文学界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经典与后现代叙事理论,是对结构主义的叙事学的反思,创新与超越。叙事理论是关于叙事的理论和系统的研究,它以不同形式存在。叙事不仅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作用重要,而且在自然科学领域同样可以引用。一般认为那些重要科学理论从根本上说也是类似于故事的。

教育文化理论。布鲁纳晚期的教育文化理论,阐释了布鲁纳早期_认知主义_的教育思想,布鲁纳晚期_文化主义_的教育思想,其核心以三个最重要的概念为基础,它们是:文化、心灵、教育。三者共同构成了布鲁纳教育文化观的基本框架。中职数学教师在数学的授课中可以以_故事_为媒介、操作手段来实施教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教学中故事教学法必须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依据数学教学内容,从生活、数学史、文学作品等方面中取材,适当地进行创作,经过有效的编写与组织,然后由教师或同学声情并茂地、极富渲染地展现在课堂上。

3.故事教学法符合中职数学的教学大纲要求

_教材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素材的选取,要便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内容的表述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与可读性。_这是中职数学大纲对中职数学教学进行的阐述。

故事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学生对于中职数学的学习是人脑负责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中职数学教师辛苦的讲授,也不是学生被动的_题海战术_完成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故事可以提供情境认识,这个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感知,进而吸引学生参与对中职数学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中职数学的兴趣,让中职数学课堂中的沉闷、呆板远离我们。只有学生的兴趣被调动,数学中的抽象逻辑、定义、定理才有可能真正被学生所掌握。

4.故事教学法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影响

生活中的数学 毕业论文 第3篇

在我上五年级的时候,曾陪妈妈去商场买东西,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

那一次,我与妈妈在茂业百货楼买衣服,只见妈妈眼睛一亮,拉着我以风一般的速度走进一家店,那衣服打7折优惠,妈妈也早就想要,可是她还是嫌贵了一点,于是她对卖衣服的阿姨说:“这衣服还是很贵,能不能再便宜一些?”妈妈的话音刚落,我就连忙跳出来抢先说:“阿姨,能不能给我妈妈打9折,更便宜……”“哈哈哈!”没等我说完,阿姨就捧腹大笑起来,“你问你妈妈同不同意。”我向妈妈投去期待的目光,并对妈妈炫耀我的战绩:“看我厉不厉害,一下子帮你升到了9折。”没想到妈妈也大笑起来:“傻孩子,将价钱平均分为10份,一折就是一份,几折就是几份,假如一包薯片10元,6折与9折,你说哪个便宜?”我恍然大悟,6折就是10÷10×6=6元。而9折就是10÷10×9=9元,9>6c,“6元便宜!”我脱口而出,“原来折扣越小就越便宜。”于是我对阿姨说:“阿姨,刚才我弄错了,能不能给我妈妈打5折?”阿姨笑呵呵地对我说:“看在你的份上,就给你妈妈打5折吧。”“谢谢阿姨!”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妈妈又对我说:“能帮妈妈算算节省了多少钱吗?”“没问题!”我爽快的答应了:“原价400元,从7折降到5折,省了两折的钱。400÷10×2=80元,省了80元!”“太棒了!知道用简便方法。”妈妈对我竖起的大拇指,“我再带你到处转转,有利于你学习。”

我们又来到一家鞋店,一个阿姨走出来对我们说:“你们好,鞋子一律按活动价或平时价卖,活动价是满170元减60元,平时价是一律8折,你们选哪个?”我是个急性子,阿姨的话音刚落就连忙说:“我想买这双鞋子,选……”妈妈打断了我:“知道你想选活动价,算算才能得真相啊!”我只好硬着头皮算了起来:“314÷10×8=251。2元。314里有一个170,减60=254元,254大于251。2。平时价便宜,难道活动价是骗人的,对对对,一定是的.,要不然怎么比平时价贵。”妈妈又对我说:“假设鞋子是340元,再算算。”我默默一算:“340÷10×8=272元,340有两个170,340—60×2=220元,算下来活动价比平时价便宜许多。”妈妈摸摸我的头,意味深长的说:“做任何事情不能光看表面不能性急,不然就会吃亏。”我点了点头。

是啊,数学处处都有,生活里有许多数学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记住数学是个细心的科目,粗心了,你就要吃亏了。

生活中的数学 毕业论文 第4篇

新的一年,妈妈说为了让我和姐姐长个子,要给我们每天订一瓶鲜奶喝。我们来到小区门口的超市,那里正在搞鲜奶的促销活动。营业员说:“1升的玻璃瓶装鲜奶,喝完以后,每5个空的玻璃瓶就可以换1瓶新的鲜奶。”妈妈说:“这个活动好,玻璃瓶回收再利用是一件环保的事情,我们要支持啊。”

接着,妈妈说:“那我们先来订一个月的奶吧,订30瓶好不好呀?”“妈妈,我们其实不用订30瓶就可以喝到30瓶的奶了,因为空瓶子也可以换新的牛奶呀!”我说,“不然这个促销活动可就没意义了呀!”妈妈说:“你说的很有道理,那我们要订多少瓶新鲜的牛奶,才可以保证我们每个月喝到30瓶的鲜奶啊?”

这时,旁边有个小朋友说:“如果订25瓶奶的话,就可以再拿25个空瓶去换5瓶鲜奶,那不就可以喝到30瓶的奶了。”我想了想,说:“不对,那你喝完那5瓶换来的鲜奶不是还有5个空瓶,就可以再换1瓶鲜奶,那不就得到31瓶牛奶了吗?妈妈,我们不妨再买少一点,刚好卡到30瓶吧。反正前面还有很长的队伍也在买牛奶换牛奶,我们正好可以利用排队的时间,再思考出一个更省钱的办法!”

我心想:如果我们先订24瓶鲜奶,喝完以后,其中的.20个空瓶可以再换4瓶鲜奶,另外的4个空瓶,再向老板暂时借1个空瓶,就可以用5个空瓶换1瓶鲜奶了,等我们把换来的5瓶鲜奶喝完,还可以去换1瓶鲜奶,最后把那1个喝完的空奶瓶再还给老板不就好了。这样,我们喝到了24+4+1+1=30瓶鲜奶。我把我的想法大胆的说了出来,妈妈和我一起验算了一下,发现我们确实只要订24瓶的牛奶,就可以通过空瓶换鲜奶的活动,保证每个月喝到30瓶的鲜奶呢。

妈妈夸我说:“宝贝,你的奥数还真没有白学,可以让我们省不少钱呢!这样吧,省下的一瓶奶的钱就奖励你和姐姐买冰淇淋吧!”我心想,虽然这个可以省一些奶的钱,但是还要时不时拿来空瓶换鲜奶可真麻烦。不过,我把这个想法憋在了心里,因为我可不想白白损失一个冰淇淋。

生活中的数学 毕业论文 第5篇

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离不开数字的,手表,微信扫码,电梯……哪里都有数字的身影。今天,老师居然要跟我们玩一个“数字PK”的游戏。

只见老师非常神秘地拿出了一个红包,微微一笑,说:“这里面没有钱,只有一个神秘的数字!”说完,老师便朝那红包吹了一口“仙气”,把红包挂门上了。“下课之前揭晓!”她似乎隐藏了什么天大的秘密。

接着,老师拿出了十张黄色卡片,说“谁在上面写‘0’到‘9’这些数字?”我们谁都不敢,谁知道老师那葫芦里又卖的什么药?一片死寂后,小明自告奋勇地接过了老师手中的笔和卡片,写上“0”到“9”十个数字,我们都觉得小明要“凉凉”了,可是什么都没发生。老师接过卡片后,刚要说什么,却被我们制止了,因为我们都怀疑卡片有鬼,所以,小张和小红把卡片一张一张地仔细看了一遍,又翻过来看了几遍,才说:“没毛病!”。但是,多疑的小刚又说:“不行,我要亲自查看。”于是小刚又来来回回地看了几遍,才说:“确实没问题。”但是我们还是半信半疑。因为我们老师是我们公认的坑人大师。

游戏规则是:找一个人,往天上扔纸片然后正面朝上的数字算幸存,背面朝上这个数字则失败。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幸运数字,而我的.是“7”。我们都默默地为自己的幸运数字祈祷。

游戏开始了,老师请小亮上来扔纸片,小亮用力一扔,纸片便像黄蝴蝶一样飘落下来,正面朝上的是“3”“5”“6”“7”“9”,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啊!

第二轮PK在同学们的吹呼声中开始了,这次“0”和“5”“挂”了,然后第三回居然谁都没“死”,接着“6”和“9”这两个数字光荣牺牲,有很多人选了“6”和“9”,选“7”和“3”的人可能是少之又少,所以最后一轮,少数为自己的幸运数字加油,而大多数人都是在猜谁会胜利。

小陈把“7”和“3”扔到了空中,而一个普普通通的游戏好像在这一秒,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变成荣誉之战。在这短短的几秒钟,我们都度秒如年啊!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两张纸片在空中做殊死博斗。最终答案来了,是“7”。我们这些选“7”的欣喜若狂,高兴得跳了起来!而那些选“3”的人则垂头丧气。

最后到揭晓红包的时候了,我们都屏住呼吸,没想到的是,老师红包里的数字竟然是“7”!我们都很惊讶。难道真的可以预知未来吗?看来这是一个宇宙谜题啊!

生活中的数学 毕业论文 第6篇

关于生活的数学小论文“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数学,经常从人们身边走过,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它,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的班级中经常要使用到数学,例如算单元平均分、统计校园电费……等等数不胜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购物,买过年吃的糖。超市里糖的花样可多了,有脆皮糖元一斤,牛皮糖元一斤,牛奶糖元一斤,酥酥糖元一斤,巧克力糖元一斤……但主要分为散称和包装。爸爸妈妈问我:“儿子,你希望买什么糖呢?”我望着玲琅满目的“糖果世界”,不知如何抉择是好,但我自幼喜好巧克力,所以我就选了巧克力糖。这时妈妈又给我出题了,他说:“那儿子,你说我们是买散称的呢,还是买包装的呢?”这我就摸不着头脑了,立即心算起来:散称的巧克力糖元一斤,包装的则一盒。散称的巧克力糖一包才10克,包装的巧克力糖一盒就有1000克呢!不过,单单看重量还不能决出胜负,就让我仔细算算——其实算这个并不难,直接用1000克=1千克 1千克=2斤 ÷2=(元) 元元 所以散称比包装更划算!我高兴的把我得出的结果告诉妈妈,妈妈高兴的点了点头,夸我爱动脑筋,因此我也就成为了妈妈的小会计。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数学题。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

大河上有一座东西向横跨江面的桥,人通过需要五分钟。桥中间有一个 亭子。亭子里有一个看守者,他每隔三分钟出来一次。看到有人通过,就叫 他回去,不准通过。有一个从东向西过桥的聪明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终于通过了大桥。

我初看这道题,一点头绪也没有,难不成坐船过去?这是不可能的。难道走了一会往回走?唉,这好像行得通……

生活中的数学 毕业论文 第7篇

今天妈妈要带我和妹妹去漯河姥姥家。因为要坐火车,我的心情非常激动。

早上5:30我们就起床了,吃了点面包,喝了点牛奶,6点钟我们便走出了家门,坐上了出租车。6:30我们赶到了郑州火车站,火车站人山人海,我们等到7点钟才上车。

火车很漂亮,像一条蓝色带着红白色条纹的长龙。车箱也很漂亮、干净。每排有六个坐位,每个坐位像一个穿着蓝色裙子,带着一顶白色帽子的小姑娘,每排坐位中间还有一个小桌子,车箱的上面还有行李架呢。车窗很宽敞、很明亮,窗帘是双层的,里面还有一层白纱。车上还放着《北京欢迎您》的歌曲,让我感受到了奥运的.气息无处不在。

7:26分,火车终于开了,我高兴得心都快跳出来了!火车开得很稳,让我感觉不到火车在走。火车里还有空调,很凉快,让我感觉到心情很舒畅。

8:10我们到了许昌,8:41我们到了漯河,下了火车,我们又坐上出租车,9:10分,我们到了姥姥家,姥姥已经做好了我最爱吃的饺子等着我呢。

吃完饭,妈妈问我从我们家到姥姥家,总共用了多长时间?

我们从6点出发,到9:10到的姥姥家:

6点到9点是三个小时,9点到9:10是10分钟,我们共用了3个小时10分钟。

妈妈又问我坐火车用了多长时间?

我们从7:26坐上火车,8:41下的火车:

从7:26到8:26是1个小时,从8:26到8:41是15分钟,我们共用了1个小时15分钟。

妈妈又问,许昌离郑州近,还是离漯河近?

从郑州到许昌,时间是从7:26到8:10分,从7:26分到8点是34分钟:60-26=34(分钟),从8点到8:10是10分钟,加到一起就是:34+10=44(分钟)。

从许昌到漯河,时间是从8:10分到8:41是31分钟:41-10=31(分钟)

这说明许昌到漯河近,用了31分钟,许昌到郑州远,用了44分钟。

妈妈又问,我们在郑州车站等了多长时间火车才开?

我们到郑州站是6:30,火车是7:26分才开的,从6:30到7点是30分钟,从7点到7:26是26分钟,加起来是56分钟:30+26=56(分钟)

小博友们,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和我一起算吧!

生活中的数学 毕业论文 第8篇

10月9号 星期五 天气晴

今天,我在家庭作业上遇见了一道难题,这道题题目是这样的:某市电力公司为了鼓励居民用电,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计算电费,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度时,按每度元计算,每月用电超过100度时,其中的100度仍按原标准收费,超过部分按每度元计算。小王家第一季度交纳电费情况如下:问小王家第一季度共用电多少度?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合计

76元 63元 元 元

读完这道题,我的脑子里浮现了许多问号,这道题该怎么做?这道题的思路是什么?这道题该怎么计算?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如同一只只调皮的`小鸟,在我脑海里飞来飞去,弄得我脑子里一团乱,过了许久,我终于静下心来,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又过了许久,我终于明白了做这道题的思路:首先我们先要算出1月份的度数,1月份的度数该如何计算呢?我先用乘100算出100度电需要多少钱?×100等于57(元)再用76和57做比较,结果是76比较大,这也就证明1月份的度数超过了100度,所以我们再用76-57得出19(元)这19元就可以算出超过100度的度数,列式为:19÷(度)最后,再用100+38=138(度) 就算出1月份的度数了。

接下来我开始算2月份的度数:还是先用×100得出57(元)再用63和57做比较。证明2月份的度数也超出了100度,下一步我就用63-57得出6(元)这6元也可以算出超过100度的度数,列式为:6÷加上100度,最后再用100+12=112(度),就这样,我把2月份的度数也算出来了!

接下来我开始算3月份的度数,第一步也是×100得出57元,然后用跟57比较,结果是57更大,这也就证明3月份的度数小于100度,按照题目不超过100度时,按每度元计算,下一步列式为: ÷=?

算到这儿,我突然傻眼儿了。咦,除以怎么计算呢?这时我突然想到了最近刚学到把小数化成整数的方法,于是我就把化成57,把化成4560,这样算出来等于80。也就是说÷=80(度)这样3月份的度数也算出来了,最后一步。只需要把1月、2月、3月的度数加起来。就得出了这一季度小王家用电多少度了。列示为:138+112+80=330度

在写上答:小王家第一季度共用电330度。

通过这道题让我懂得了数学是那么的有趣,数学不只是要靠计算,而且还要通过思考来解决生活问题。

生活中的数学 毕业论文 第9篇

数学一直被誉为“科学皇后”,它一直担当着重大责任;建房时要用到数学,买卖时要用到数学,画图纸时也要用到数学,从而言之,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学。它朴素无华、方便简单,为人类探索智慧的脚步一步又一步稳定踏实,为人类的生活一次又一次改进更新。

虽然我数学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谈不上平等。但在我眼里,数学就像是一套打满结的绳索,首先必须耐心地解开一个又一个的死结,这样终有一天一定能解开所有的结。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思考。如果把数学比作一把锁的话,那思考就像是一把开锁的金钥匙,为我们打开这数学之锁。解答数学题时,细心也是十分重要的。计算中只要有一丁点的疏忽,就可能整题错误。正如下棋,只要走错一步,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大意失荆州,不要等到做错了再后悔不已,世上从未有过后悔药。所以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自己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学习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成绩。

有一次,妈妈先考考我和弟弟,看看我和弟弟生活中的小题掌握了没有,谁更有进步谁就有冰淇淋吃。她问道:“有一只青蛙在井里,它想跳出井去,井深2米,它一次只能跳1米,要几次青蛙才能跳出井口去呢?”我正想说“两次”时,弟弟马上抢答:“当然是两次啊,嘿嘿,小case!”“诶,不对啊?”我在心里默默的想了想,才脱口而出:“错!应该是无数次青蛙也跳不出来,因为青蛙跳了一次后,又掉了下去,所以就挑不出来呗!耶,我有雪糕吃了!!”此时,我感到这是“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啊!妈妈表扬了我,接着又出了一道题:“一层楼梯22个台阶,爬到四楼你们一共爬了多少个台阶?”“八十八个台阶。”我和弟弟异口同声。妈妈又问道:“是吗?”

“嗯,不是吗?”我又望了望妈妈,又默默的想着。“哦!我知道了,应该是六十六个台阶,因为四层楼只有三个台阶,所以共有六十六个台阶。”“哎哟,不错不错,奖励你们每人一个‘可爱多’!”就这样,每人都津津有味的吃着美味的雪糕,凭着自己的智慧,得到了奖赏。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充分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还觉得数学很深奥。其实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要是我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数学是多么有趣呀!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